電腦效能應用與安全研究室 Performance, Applications and Security Lab


我們的研究範圍很廣,從嵌入式系統、手機應用、一直到雲端計算、商務應用、資訊安全都有做。
我們的合作研究夥伴很多,包括聯發科、IBM、中研院、資策會,還有和台大、清大、交大的教授合組研發團隊
,包括高階應用處理器架構研究、虛擬化技術、異質計算、系統軟體等重要技術的研究與創新,我們很關切台灣人才與產業的未來。

2015年11月8日 星期日

台大電機高材生在矽谷被開除又如何?

這篇【一時魯不代表一世魯!台大電機高材生在矽谷被開除後的反思】(http://buzzorange.com/techorange/2015/11/06/i-got-fired-in-sv/)值得年輕朋友參考。

美國的公司很現實,你的才能對公司有幫助,公司就會付出相當的代價雇用你。反過來說,工作能力不符合公司的期望,被解雇是常見的事,管你是台大電機還是柏克萊畢業的。

我猜,作者被解雇的原因應該是「程式能力不足」。這個推論來自於作者的自我嘲諷式的說:「唯一小小的障礙,就是我想成為軟體工程師,可是我還不會寫程式 。 」

「寫好程式」這個技能,往往不是隨隨便便可以取得的。寫程式像作文,即便天資聰穎,也需要幾年的學習;文章要言之有物,更要能夠連結到個人的生命經驗或專業領域,也需要一段時間。

然而作者在柏克萊讀書時可能輕忽了學習程式的難度,他說:「在柏克萊讀書的一年之中,從開學第一個禮拜就開始跟這些新創公司面試,明明知道會被拒絕還是硬著頭皮上。每次的面試我都會準備一大堆問題, 把自己當然投資人一樣東問西問。技術,團隊, 商業模式。 我知道內行人一定覺得這樣很可笑 不過對我而言,每次的學習都如同取經般重要。 一年內我面試了超過一百家公司,過程的坎坷暫時省略, 最後拿到了五份聘書,加入了這家我覺得團隊技術都很棒的公司。」

看到這段描述,我只能說:「Good luck!」,因為作者顯然很有學習的動力,也非常有毅力,而且相當自信,因此當我遇到這類想法的優秀同學、同事、學生時,除了支持的話之外,不想多說些甚麼,他們多半也聽不進去,因為這是他們相信的成功之道。

只是我個人認為,如果想要去一家軟體公司,最好還是先想辦法把寫程式的功力鍛鍊到某個程度比較好。很多東西要靠自學,需要動手做過,我寧可把去一百家公司應徵的時間,拿來充實程式技能,這是比較務實的做法。

作者之所以選擇在一年內面試了超過一百家公司,幕後的思維可能源自於幼年時期的訓練,因為他說:「從小到大,通常都是人家丟給我一道題, 我把它解出來,然後解不出來就抄旁邊的。作業如此,選科系如此,價值觀如此,一路高雄中學台大電機柏克萊亦是如此。」

在一年內參加超過一百家公司的面試,等於是多方蒐集考試題目,搞清楚這些題目的解答,不管是否真懂,就能通過面試,等於是一條捷徑。我想,這其實不只是作者個人的想法,也是許多台灣學生們共同的想法。

資工系畢業的學生不大會寫程式,早就不是新聞了,因為他們努力的目標,一直就是通過某項考試,而不是充實就業能力;而他們似乎相信,只要進到某個場域,同樣的做法依然可讓他們過關斬將。(不然呢?)

如此有毅力,也真的拿到了聘書,但真正的問題此時才開始。有些人看似一帆風順,其實內部充滿了問題,如同在不肥沃的土壤上揠苗助長出來的植物般,看似長得快、爬得高,但不具特色、沒有方向、外強中乾、心靈空虛,承載不了大事業。

以上只是觀感,不是對作者的批評。我相當欣賞作者的反省能力以及文章後段的感悟。沒有失敗,不大會反省,也難以進步。經過一番風雨,我想作者的再出發應該會有新的感受和收獲,而這個失敗則是其人生重要的轉機。

1 則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