電腦效能應用與安全研究室 Performance, Applications and Security Lab


我們的研究範圍很廣,從嵌入式系統、手機應用、一直到雲端計算、商務應用、資訊安全都有做。
我們的合作研究夥伴很多,包括聯發科、IBM、中研院、資策會,還有和台大、清大、交大的教授合組研發團隊
,包括高階應用處理器架構研究、虛擬化技術、異質計算、系統軟體等重要技術的研究與創新,我們很關切台灣人才與產業的未來。

2015年10月20日 星期二

閱讀和寫作的訓練

分享這篇【台灣人不惜花費幾萬塊錢學習寫作,但這完全在浪費時間和金錢】(註)給我家中正在考慮參加論文比賽的高一生。這篇由在台灣落地生根十年的外籍人士,直接了當寫出了台灣教育的問題,我想,他所說的不只適用於英文教學,也可以用於檢視國文教育。

我想,台灣教育中對於閱讀和寫作的訓練可說是相當制式化的,不只限制了學生的寫作空間,還弱化了學生往後的心智發展。我個人從小的作文隨便揮灑便可得高分,但直到出國留學,接受博士指導教授的訓練後,才真正受到啟蒙,文中比較能夠條理分明、言之有物。

本文作者說到寫作的訓練,重點有二: 不斷的閱讀好文章,以及不斷的寫作。但我想補充說,如果功利心太重,把閱讀和寫作便成了機械化的操作,例如學校為了鼓勵閱讀,頒獎給到圖書館借書最多的學生,但是在其他方面卻沒有給學生自由發展的空間以及適當的回饋,那還是不夠。

這也是為什麼作者提到,在大量的閱讀和寫作中,不要忘記心智的陶冶:

- 『閱讀、閱讀、閱讀,然後繼續讀更多... 讓自己向不同的文化敞開... 不要忘記寫作是心智的映射,若是心智漫無章法、缺乏訓練,就不可能產生有價值的成果。必須先充實心智,然後才能將心智貢獻於宇宙。』

- 『寫作是要透過模仿和練習,以及向文字的世界敞開心胸並且盡可能融會貫通,才能進步的,這是永無休止的過程,之所以迷人也正因永無止盡。』

以上摘錄的兩段,有些讀者很可能讀過就算了,錯過了文章的重點。

寫作與心智、心胸息息相關,文章有沒有靈魂、意境的高低、邏輯是否嚴謹,重頭戲都在於心智上。但我們一般人在求學過程中花多少時間在探索心靈、統合心智、擴大心胸上呢?

在我成長的那個時代,比現在糟糕許多,課本上選的經典文章必須是政治正確的,課餘能夠閱讀的文章十分有限,而且為了復興中華文化,作文還必須用毛筆寫,每篇作文後面都要歌頌領袖、心懷祖國才會得高分。

這樣的教育,讓學生很難有機會和時間發展個人獨特的想法 -- 這就是當時政府所希望的,大家安分守己,不要想太多。而教育機構和教師本身必須做為表率,更是保守,至今這樣的教育文化仍然烙印在這一代的家長和教師身上。即便現在的教育已非當年,但當年深刻的烙印,直接影響現在的社會文化,還間接影響這代的學生。

現在,藉由閱讀、思考和寫作,幫助我去除這些烙印,所謂水可載舟、亦可覆舟也。

補充:

我想,寫作也有很多境界的,如果所追求的境界不同,方式也會有所不同。Cole先生文中所分享的經驗,自然有其時空與個人喜好,適合有共鳴者拿來參考,但不必全盤接受,所以我本來沒有想多評論的。

如果真的要略加評論的話,我會說文章的前四段固然是作者本身的觀察,但是也符合我個人的觀察,只是作者並沒有點出其根本原因,所以我才在分享時補充一些我個人的看法。

注意到Cole先生從第五段開始寫道:「在我的經驗裡,寫作是主動學會的,而不是被別人給教會的。」從這裡開始,一直到後面給建議之前,中間的段落談的都是其個人經驗,而既然定位在個人經驗分享,就無所謂對與不對了,所以讀者可以當故事來看,也可以作為參考。而且他都說了「我倒不是認為任何有志寫作的人都應該拿這麼多書壓在自己身上」這樣的話,也表示他沒有堅持每個人都需如此。

關於作者給的建議,我基本上覺得「有熱情的、有條件的學生」可以嘗試看看。但是在現實上,除非是有至於念文學科系的,否則我們還是要兼顧專業的訓練。如何兼顧呢?那又是學問了。這個學問可能遠比專門追求寫作來得複雜,有機會的話我們再談。

作者有句話我不見得認同:「兩個星期沒寫就足夠讓寫作的肌肉萎縮了」,我想,不斷的寫作,有時候能夠讓當事人在境界上有所突破,但到了某個程度,或許應該停下來沈澱一下,重新再出發。有很多寫作者的心路歷程,如人飲水,冷暖自知,我想點到為止就好了。

(註)http://www.thenewslens.com/post/233880/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