電腦效能應用與安全研究室 Performance, Applications and Security Lab


我們的研究範圍很廣,從嵌入式系統、手機應用、一直到雲端計算、商務應用、資訊安全都有做。
我們的合作研究夥伴很多,包括聯發科、IBM、中研院、資策會,還有和台大、清大、交大的教授合組研發團隊
,包括高階應用處理器架構研究、虛擬化技術、異質計算、系統軟體等重要技術的研究與創新,我們很關切台灣人才與產業的未來。

2013年3月24日 星期日

談中學教育

這兩天想一件事,不知道可不可能解決? 很多朋友說現在的中學教育 1. 沒有教出能夠好好使用英文的學生 2. 沒有充分的電腦和工程教育。姑且撇開業界的一些病態(檢現成便宜、不做前瞻研發、薪資不足等等),我想,我們的中學教育,並沒有太多機會讓學生好好地「利 用」教育所學的知識,所以業界批評現在大學林立,但年輕人所學並不扎實,也是一種趨勢。

太重視考試和學位,當然是原因之一。如果藉著今天台灣所面對的逆境,我們是否能讓年輕一代體認到考試和學位並不是學習和生涯的全部?

以前我們在國境築起一圈堤防(鎖國),水淹不進來,裡面的人無論地位高低,都有地方住、有口飯吃,所以靠著考試和學位來決定誰該住哪裡,似乎是個還算公平的制度,即便考的是八股文又如何?反正學習的內容並不是重點。

到了今天這種國際競爭的大環境,就像海平面上升,水三不五時會淹進來。在低漥處的人們要逃命,拼命往上鑽,可是上頭有多少位置可供容身呢?

如果繼續沿用鎖國時代的教育思維,在現在國際競爭時代教出來的就是上述只會考試、不會使用知識的學生,同時可能還缺乏自我學習新知以及獨立思考的能力,結果就很慘。我們教育應該要提供 的,是讓人們能夠隨時利用周邊的資源找到生存之道的方法,例如用現成材料做成救生艇(想到Pi?),甚至有能力造大船出去到國外找出路搶商機,創造新機會。不然,每次大水來了,就聽到一大堆鄉民在哀號、怒吼。

我所聽到的十二年國教,大家吵來吵去,多半針對所謂「明星學校」和「錄取辦法」這些「影響學生權益」的議題,但很少真正去談到如何改進目前中小學教育的內容。我個人覺得,大學和業界,對於教育的內容不能置身事外。與其感嘆,為什麼時下年輕人缺乏XX能力?不如早點告訴他們哪些東西在可預見的未來是有用的。

可是,高中生知道哪些東西真正有用,又如何?面對沈重的課程(這些都是教育部專家學者認為對他們有用的東西)、一關又一關的考試,很多學生已經夠累的了,我們難道要在加入新的課程、新的考試?當然不是。

我們該徹底檢討目前教學和考試的內容是否有用。八股文從明朝廣泛用於科舉考試,一直沿用到清朝,這幾百年間,束縛了學者的思想、降低了政府的智商。我們基 礎教育所教的東西,雖然改來改去,主要還是國文、英文、數學、物理、化學、歷史、地理、生物、公民、健康。考試內容,也超不出這些範圍。要怎麼改呢?

1. 不要教太深太難的東西,教能用得著的東西:這個聽起來容易,但是只要有考試在,就這一點東西,學生們也得要反覆研究。其他不考的東西,還是沒有人注意。惡 名昭彰的建構式數學,我要略微幫他平反一下,其實他的立意良好,是希望學生了解「建構」的過程,但一旦變成考試,考這個過程,就是件很奇怪的事。

像這樣的例子太多了,不勝枚舉。我覺得,教改之所以不成功,是因為考試制度。有人批評,教改把學生程度越改越低,我不認同。我看到現在中小學教材遠比過去 的容易,資優的學生,理應有機會可以學到更多的東西,但他們有這樣做嗎?成績不好的同學,他們不斷受到考試的打擊,他們有興趣把一些基本科目搞懂嗎?

因為很多的『沒有』,所以我們看到目前的窘境。

2. 創新課程、多一些選修課、到大學修課:資優的學生,我們應該要鼓勵他們多學一些東西,但是學些什麼?怎麼學呢?關於學些什麼,我覺得必須讓他們適性發展。至於學些什麼,我們應該要提供適當的管道。

如果由教育部來提供課程和管道,我想他們會面臨諸多的政治問題,不如由學界和業界來想辦法。評量的方式是必須因時因地調整,然而大家常常還是陷入一種想要訂出一套適合全體學生的制度,那根本是不可能的任務。要揚棄這種舊觀念,才會有多元價值、多元發展、創新進步、尊重個人的社會。要達到目標並不容易,但是不往那方向走的話,就會在老地方繞圈子。大家也看到了,這幾天吳寶春的例子,除非總統說話,否則教育部不知何年何月才會開此先例。

因為很多的『還沒有做』,所以我看到未來的潛力。

以上談的是中小學教育。中小學教育(十二年國教)是通才教育沒錯,但是所謂的基本的知識和能力應該包括哪些?講句不客氣、有點偏頗的話,往往是被一些象牙塔裡的專家學者所定義。有 人覺得太多,有人覺得太少,以前只有一套標準,現在有多種版本,但教學還是被考試所牽引。資優的學生,把時間浪費在準備考試的滿級分上面;跟不上進度的學 生,不是自我放棄,就是得靠補習支撐。所以從所謂的最高學府看到的,是很多一路「資優」、非常注重成績的學生,以及很多一路補習、缺乏自我管理能力的學生。

中小學教育影響大學教育之鉅,因為上述的習性,到了大學再想辦法改,很不容易。我們的教育和文化,並沒有提供中學生太多自由選擇和叛逆的空間,很多上到好大學的學生,缺乏獨立思考的經驗,也很少有過出自於自由意志選擇的經驗,以及從經驗中得到的回饋。這些應該是在所謂的叛逆期得到的經 驗,往往被壓抑住了。

我並不是說一定要如何才是最好的,因為每個學生的狀況不同。但我討厭的是一個由既得利益者所塑造出自以為「正義」,卻是僵化的制度,實際上不給弱勢機會、不給自由選擇,只想生產出符合既得利益者未來利益的教育內容。

至於高等教育嘛,我已經講了不少, 在大學,關於要敎什麼,要考什麼,畢業門檻,我們有很大的自主權,只是被各種評鑑制度給限制或誘導,所以搞出一堆問題。當然,有志於此且行有餘力的老師 們,可以多談談如何改進課程與考試等議題,不過那應該是系所內行成共識,就可以去推動的。當然,也要看各系所是否有魄力和眼界去推動這些

1 則留言: